延安紅色培訓基地是傳承紅色精神的關(guān)鍵所在,它還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之地,知道其位置能讓更多人走進這里,接受革命的熏陶。接下來我會為大家具體介紹幾個延安紅色培訓基地的地址。
棗園革命舊址培訓基地
棗園革命舊址培訓基地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處的棗園村,這里曾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,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,中共中央書記處從楊家?guī)X遷至此地,在此,黨中央帶領(lǐng)全黨開展了整風運動和大生產(chǎn)運動,還籌備了黨的“七大”,如今,培訓基地憑借棗園革命舊址豐富的紅色資源,為學員們提供了實踐教學的好去處。
學員們可以在這里參觀毛澤東、周恩來、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的舊居,去感受他們當年工作生活的環(huán)境,那個環(huán)境艱苦樸素,卻又滿懷豪情。在這里實地學習,能讓人更深刻地理解延安精神的內(nèi)涵,這對提升黨性修養(yǎng)和思想覺悟具有重要意義。
楊家?guī)X革命舊址培訓基地在延安城西北大概3公里處的楊家?guī)X村 ,這里見證過中國共產(chǎn)黨歷史上好些重要事件 ,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這段時間 ,毛澤東等中央領(lǐng)導以及中共中央機關(guān)曾在此居住 ,著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和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就在楊家?guī)X召開 。
培訓基地以楊家?guī)X革命舊址為依托,運用現(xiàn)場教學、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,使學員深入知曉中國共產(chǎn)黨在延安時期的歷史,學員能夠步入中央大禮堂,再度感受黨的七大召開時的莊重情景,也能夠前往中央辦公廳樓,尋覓延安時期黨的工作蹤跡,獲取前行的動力。
寶塔山培訓基地
寶塔山培訓基地處在延安城東南方向的寶塔山上,寶塔山是延安的標志性建筑,是革命圣地的象征,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見證,山上的延安寶塔始建于唐朝,現(xiàn)在是明代建筑,高44米,共九層,登上塔頂,能俯瞰整個延安城區(qū)的風貌。
培訓基地依靠寶塔山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,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。比如組織學員進行登山活動,在登山的過程中講述當年革命先輩為理想信念勇敢前行的故事。還設(shè)置了革命歷史展覽,展覽里展示延安時期的珍貴文物和圖片,通過這個讓學員直接感受那段氣勢磅礴的歷史。
鳳凰山革命舊址培訓基地
鳳凰山革命舊址培訓基地位于延安市寶塔區(qū)鳳凰山麓,從1937年1月起,至1938年11月,毛澤東等中央領(lǐng)導始終在此居住,這里是中共中央抵達延安后的首個駐地,黨中央在此針對迎接全面抗戰(zhàn)、實現(xiàn)第二次國共合作等重大問題,作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。
培訓基地利用鳳凰山革命舊址的資源,運用實地講解、現(xiàn)場體驗等方式,為學員們再現(xiàn)歷史場景,學員們可以參觀毛澤東舊居,了解毛澤東在此撰寫的《實踐論》《矛盾論》等重要著作,感受老一輩革命家的思想智慧和戰(zhàn)略眼光。
南泥灣培訓基地
南泥灣培訓基地位于延安城東南45公里的南泥灣鎮(zhèn),當年,八路軍三五九旅響應(yīng)黨中央號召開展大生產(chǎn)運動,將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?yōu)椤瓣儽钡暮媒稀?,如今,這里成為弘揚艱苦奮斗精神的重要培訓基地。
培訓基地憑借南泥灣農(nóng)墾精神博物館等資源,為學員準備了豐富教學內(nèi)容。學員能走進當年墾荒田地,親身感受墾荒勞作。學員還可借助歷史資料與實物展示,了解三五九旅戰(zhàn)士克服諸多困難實現(xiàn)糧食和物資自給自足的艱難過程。
清涼山培訓基地
清涼山培訓基地位于延安城北面的清涼山上,這里是中國革命新聞出版事業(yè)的發(fā)源地之一,新華通訊社曾在這里開展工作,新華廣播電臺曾在這里開展工作,解放日報社也曾在這里開展工作,清涼山見證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新聞事業(yè)從無到有、從小到大的發(fā)展歷程。
培訓基地將清涼山的新聞出版歷史當作切入點來開展培訓,培訓內(nèi)容涵蓋新聞宣傳、黨性教育等方面,學員們可以參觀新聞及出版單位舊址,借此知曉延安時期新聞工作者們是如何克服困難的,以及他們怎樣及時準確地向全國傳播黨的聲音和政策,通過這樣的學習,學員們能更深刻地認識到新聞輿論工作在革命和建設(shè)中的重要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