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安有很多紅色培訓基地,這些基地大多和革命舊址緊密相連,知道它們的位置,能讓紅色學習之旅開展得更順利,下面會具體介紹常見紅色培訓基地的位置,也會介紹相關舊址的位置。
棗園革命舊址
棗園革命舊址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處,它是一處具有園林特色的革命紀念地,這里原本是一家地主的莊園,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后將其收購并改建成了住宅區(qū),當年,中央眾多重要領導在此居住,這里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駐地。這里曾發(fā)生過諸多重大歷史事件,有眾多學員前來開展紅色培訓,在這里能夠直接感受到當年老一輩革命家的生活環(huán)境,也能直接感受到當年老一輩革命家的工作環(huán)境。
學員們可以走進領袖們的故居,看到像桌椅、床鋪這類簡單樸素的生活用品,深切體會到革命先輩們艱苦奮斗的精神,在棗園接受紅色培訓,這不僅是參觀舊居,還能在講解之下汲取紅色養(yǎng)分,傳承革命精神。
楊家?guī)X革命舊址
楊家?guī)X革命舊址在延安城西北大概3公里處的楊家?guī)X村 ,1938年至1947年 ,中共中央在此領導了抗日戰(zhàn)爭 ,還領導了大生產運動等 ,當年 ,這里召開過許多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會議 ,學員們來楊家?guī)X開展紅色培訓 ,沿著先輩足跡前行 ,能深入了解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。
學員們身處此地,能看到中央大禮堂,這座禮堂外觀質樸,其內部見證了黨的重要時刻,黨的七大在此召開,為抗戰(zhàn)勝利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礎,不少培訓在這里開展黨史學習課程,把舊址與理論知識相結合,讓學員收獲頗豐 。
鳳凰山革命舊址
鳳凰山革命舊址處在延安城北門內的鳳凰山麓,它是中共中央抵達延安后的第一個駐地。1937年1月到1938年11月這段時間,毛澤東等中央領導曾在此居住。這里存在毛澤東、朱德等領導人的舊居,學員們來到此地培訓,仿佛進入了歷史的時光隧道。
學員們在這里接受紅色培訓,能感受到歷史的變化,能體會到先輩們在艱苦環(huán)境下堅定的革命信念。學員們站在小院里,向四周打量低矮的窯洞,了解到當年的生存狀況,了解到當年的斗爭態(tài)勢,這激勵學員們在新時代持續(xù)努力拼搏。
王家坪革命舊址
王家坪革命舊址在延安城北門外大概1華里的位置,這里是中央軍委的所在地,也是八路軍總部的所在地,它隔著延河與城遠遠相對,這里有軍委禮堂等重要建筑,眾多紅色培訓團隊來到這兒,學習革命軍事文化。
培訓期間,學員能夠進入那些曾見證軍事戰(zhàn)略決策的房間,進而了解當年中共中央于復雜形勢下所做出的一系列重要軍事決策。王家坪存有諸多珍貴實物與資料,學員身處此地,對戰(zhàn)略直至戰(zhàn)術層面都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,軍事思想也得以武裝。
南泥灣革命舊址
南泥灣革命舊址位于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,這里是汾川河的源頭,也是當年大生產運動的起始地,毛主席發(fā)出“自己動手,豐衣足食”的號召后,八路軍三五九旅在旅長王震帶領下,開墾了這片雜草叢生的土地,來此進行紅色培訓,能深刻領悟艱苦奮斗、自力更生的南泥灣精神的內涵。
在這里,學員們能看到當年開墾出的梯田 ,也能看到窯洞等 。行走在田野間 ,好像能看到當年戰(zhàn)士們勞作時熱火朝天的畫面 。參加培訓的學員在南泥灣親身體驗農耕活動 ,感受革命先輩創(chuàng)造生存奇跡的偉大之處 ,體悟南泥灣精神的實質 。
清涼山新聞出版革命紀念館
清涼山新聞出版革命紀念館處在延安城北的清涼山上,它與延安革命紀念館隔河相望,這里是新中國新聞出版事業(yè)的起始之地,當年有不少重要報刊在清涼山編輯并發(fā)行,許多紅色培訓團隊會引領學員來到這里,去知曉黨的新聞出版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歷程。
學員走進紀念館,能看到印刷機、鉛字等歷史物件,這些物件見證了新聞與時代同在的力量 ,通過培訓學習,學員可以熟知我黨新聞工作者在艱苦條件下宣傳革命思想的情況 ,也能了解他們傳播真理的過程 ,學員會銘記新聞工作在革命過程中的先導性作用 ,從而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