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安紅色培訓是一種重要途徑,通過實地參觀,通過沉浸式體驗,通過專題教學,讓學員感受革命歷史,傳承紅色基因。我曾多次參與組織此類培訓,深知其核心關鍵,就是把歷史事件變?yōu)槟苡|摸到的體驗,讓學員從延安的窯洞、舊址中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,從中獲得實干擔當的精神力量。
走進棗園革命舊址 感悟領袖情懷
棗園革命舊址是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經生活過的地方,這里的窯洞很樸素,土炕、木桌、煤油燈都按照原來的樣子保留著。站在窯洞前,好像能看到領袖們在昏暗燈光下撰寫《實踐論》《矛盾論》的情景,那些對中國革命進程有影響的思想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(huán)境中產生的。講解員會進行詳細解說,在1943年到1947年期間,黨中央在此處領導了抗日戰(zhàn)爭,還籌備了解放戰(zhàn)爭,會講述這段歷史的具體細節(jié),能讓學員明白,“自己動手、豐衣足食”不只是一句口號,更是為解決當時經濟困境而采取的實際行動。
棗園小禮堂舊址的墻上 ,還留著當年黨的七大召開時的標語 。學員觀看歷史影像資料 ,能直觀感受到參會代表們穿著帶補丁的衣服討論國家前途的畫面 。這種場景對比 ,會讓人深刻體會到 ,黨能團結帶領人民克服重重困難 ,靠的正是堅定的理想信念 。
楊家?guī)X革命舊址 重溫黨的七大精神
楊家?guī)X革命舊址有一處中央大禮堂,黨的七大在此召開,禮堂內座椅、主席臺的布局,仍維持著當年模樣。培訓時會安排互動環(huán)節(jié),模擬七大會議場景,學員扮演不同角色,以此理解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,有怎樣的歷史必然性。講解員會重點介紹七大提出的一條政治路線,這條政治路線是“放手發(fā)動群眾,壯大人民力量”,講解員會結合當時抗戰(zhàn)勝利后的局勢,去分析這條路線如何為解放戰(zhàn)爭的勝利奠定基礎。
楊家?guī)X的中央書記處舊址有幾孔窯洞,這些窯洞相互連接,分別是毛澤東、周恩來等領導人的辦公室,也是他們的住所。在毛澤東舊居里,只有一張木床,有一個書架,還有一張寫字臺,這些就是全部家當了。學員在這能看到《論持久戰(zhàn)》的手稿復刻件,通過對比當時的國際形勢,再對比當時的國內形勢,進而明白科學理論對指導實踐有重要意義,這也是紅色培訓中“理論聯系實際”教學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。
體驗南泥灣大生產 學習艱苦奮斗精神
南泥灣大生產紀念館中,擺放著當年八路軍開墾荒地所用的镢頭,也擺放著紡車等工具,銹跡斑斑的農具背后,是“一把鋤頭一支槍,生產自給保衛(wèi)黨中央”的真實反映。培訓期間,會安排學員參與“紡線線”“打安塞腰鼓”這類體驗活動。學員親自操作紡車時,能體會到當年戰(zhàn)士們“一天紡四兩線”的艱難不易。能夠體會到,“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”并非抽象的理念,它是一種實干態(tài)度,體現在延安精神之中。
在南泥灣的水稻田邊,當地老農民會給學員們講三五九旅開墾荒地的事情。“陜北好江南”這個美稱不是自然產生的,是戰(zhàn)士們付出汗水澆灌而成的。學員通過計算當年糧食產量、耕地面積等歷史數據,能更詳細地了解大生產運動如何解決了邊區(qū)的經濟困難,還能認識到“艱苦奮斗”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。
聆聽革命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
延安革命紀念館設有一個“為人民服務”專題展區(qū),在此會講述張思德同志燒炭犧牲的事情。講解員會詳細還原1944年張思德在炭窯崩塌時的情景,也會講述毛澤東同志親自參加追悼會并發(fā)表演講的過程。通過分析“為人民服務”的提出背景與深刻內涵,學員能夠明白這五個字是黨始終不變的宗旨,也是紅色基因的核心內容。
培訓的時候,會邀請延安當地老紅軍的子女來分享家族往事。舉例來說,有學員聽過一位老者講,他父親參加長征到達延安后,在抗大學習,之后投身抗日戰(zhàn)爭。這些由親身經歷者講述的事情,比書本更有感染力,能讓學員對“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,解放思想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”有更直觀的認識。
專題黨課學習 深化理論認識
紅色培訓中的專題黨課,會圍繞“延安精神的時代價值”展開,老師會結合當下社會發(fā)展的實際狀況,分析“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”對企業(yè)發(fā)展的指導作用,還會分析其對個人成長的指導作用。比如說,對比延安時期黨的整風運動和當前的反腐倡廉工作,以此表明自我革命是黨保持先進性的重要法寶,像這樣理論聯系實際的講解,能幫助學員將延安精神轉化為工作動力。
另一堂專題課叫“黨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”,它會系統(tǒng)梳理一段歷史脈絡,這段歷史是1935年至1948年黨中央在延安的歷史,梳理范圍包括從瓦窯堡會議到洛川會議,還有從重慶談判到轉戰(zhàn)陜北,對于這段歷史中的每個關鍵節(jié)點,都會結合具體事件和數據來進行解讀。學員通過繪制時間軸、小組討論等方式,能清晰看到黨在延安時期的發(fā)展歷程,明白黨是如何逐漸走向成熟的,這種學習方式具有系統(tǒng)性,對加深黨史整體認識很有幫助。
實地走訪感悟 踐行延安精神
培訓還會帶領學員前往延安新區(qū),讓學員把老城區(qū)的窯洞和新區(qū)的現代化建筑群作對比,從而感受延安的發(fā)展變化 。新區(qū)規(guī)劃館里設有圖片展,它展示了延安從“一孔窯洞一盞燈”發(fā)展到如今智慧城市的轉變 。這樣的今昔對比能讓學員更深刻地理解“解放思想、實事求是”是推動發(fā)展的動力源頭,同時也給延安精神增添了更具時代性的注解 。
在培訓最后一天的總結會上,學員們會被分成小組,接著分享各自的心得體會。其中,有的人會結合工作情況,講述改進作風的方法。也有的人會聯系生活實際,闡述踐行艱苦奮斗的方式。有一位來自企業(yè)的學員稱,參加延安紅色培訓后,他意識到“客戶至上”實際上是新時代“為人民服務”的一種表現形式。他打算回去后對產品服務流程進行優(yōu)化。這種思考,是從歷史延伸到現實的,而這恰恰就是紅色培訓期望達成的效果。
在你眼中,延安紅色培訓的哪一部分內容,能促使你將所學知識,轉變?yōu)閷嶋H行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