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安是中國革命圣地,這里有不少紅色培訓基地,因其特殊歷史地位,這些基地蘊含深厚革命文化價值,下面會詳細介紹一些培訓基地的地址。
楊家?guī)X革命舊址培訓基地
楊家?guī)X革命舊址培訓基地處在延安城西北大約3公里的楊家?guī)X村,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居住了將近5年,因而此地聲名遠揚。在楊家?guī)X,能夠看到中央大禮堂等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筑。培訓基地依靠這些舊址,為學員提供豐富的現(xiàn)場教學資源,使大家能夠更直觀地感受過去的崢嶸歲月。
這個基地附近交通方便,周邊有一些供學員生活用的配套設施。學員來到此處,能在濃厚的革命氛圍里聽講座,能開展研討等活動,能深入了解當年毛主席等領導人在此領導革命工作的事跡,可真正實現(xiàn)沉浸式學習。
棗園革命舊址培訓基地位于延安市西北方向,距離棗園村約8公里,這里是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又一重要居住點,棗園有毛澤東、周恩來等中央領導的舊居,每處舊居都見證了一段歷史,來到培訓基地的學員能走進偉人曾生活和工作的房間,近距離感受當時的生活場景。
培訓基地把棗園的歷史文化和現(xiàn)代教學方式結(jié)合起來,設置了多樣的教學課程。培訓的時候,學員可以在舊址間散步,了解黨的歷史決策過程,知道當年革命形勢是如何發(fā)展變化的,讓培訓變得生動且有成效。這么做,不但豐富了學習內(nèi)容,還能讓學員更珍惜今天這來得不容易的幸福生活。
鳳凰山革命舊址培訓基地
鳳凰山革命舊址培訓基地位于延安市中心的鳳凰山腳下,這里是黨中央到達延安后的第一個居住地點,具有重大的歷史轉(zhuǎn)折意義,學員們走進這里,仿佛能感受到那段歷史的脈搏,還能看到當年毛澤東、周恩來等領導人居住和工作過的窯洞。
培訓基地是圍繞這些窯洞等舊址建造而成的,它有著獨特的位置優(yōu)勢,這種優(yōu)勢吸引了眾多熱愛革命歷史的人前來參加培訓,在這,借助基地工作人員的詳細講解,還有現(xiàn)場教學,學員可以追尋黨中央剛到延安時的那段革命時光,也能夠感受到革命先輩們在艱難狀況下堅持工作、領導革命的不易。
清涼山新聞出版革命紀念館培訓基地
清涼山新聞出版革命紀念館培訓基地處在清涼山景區(qū)里面,清涼山在延安時期是新聞出版的關鍵陣地,這里是多家中央新聞及出版單位的所在之處,培訓基地以新聞出版紀念館作為核心,館內(nèi)藏有大量當年新聞報道的珍貴資料和實物。
學員在這參加培訓,能學習黨的新聞出版發(fā)展歷程,還能領會新聞工作者在革命時期承擔的責任與使命。在基地,除了在館內(nèi)展示學習,還會組織學員到周邊觀摩,模擬當年新聞工作情景,通過這種方式,讓學員真切感受新聞出版對宣傳革命思想的重要作用。
橋兒溝革命舊址培訓基地
橋兒溝革命舊址培訓基地位于延安市東郊的橋兒溝村,這里最有名的是魯迅藝術學院舊址,它被稱作“紅色歌劇院”,該培訓基地借助魯藝的藝術資源,結(jié)合當年延安文藝工作的歷史背景,為學員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文化培訓活動。
來到這里的學員,能夠參觀魯藝學院教室舊址,能參觀魯藝學院宿舍舊址等,還可以參與以文藝為主題的培訓課程,在這些舊址當中,學員能夠深入了解當年文藝工作者運用歌聲為革命事業(yè)服務的情況,能深入了解當年文藝工作者運用繪畫等藝術形式為革命事業(yè)服務的情況,體會到文藝作品對革命宣傳起到的助力作用,感受到來自藝術領域的革命力量。
陜甘寧邊區(qū)政府舊址培訓基地
陜甘寧邊區(qū)政府舊址培訓基地在延安市南關街,這里曾是陜甘寧邊區(qū)政府所在地,邊區(qū)政府在此領導根據(jù)地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等多方面建設,培訓基地為學員還原當年邊區(qū)政府辦公實際情形,通過相關歷史展示和資料講解,讓學員了解邊區(qū)政府為新中國建設所做的有益探索。
在此培訓的學員,能在舊址里詳細了解邊區(qū)政府當年的政策舉措,能知曉其取得的顯著成果,能清楚認識到革命根據(jù)地政權建設的重要性,能學到革命先輩們的治國理政智慧與經(jīng)驗,進而更好地傳承和發(fā)揚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。